丙烯行業發展前途分析
今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烯烴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烯烴原料多元化率達到20%以上。烯烴行業該如何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實現穩健發展?在日前上海舉辦的首屆丙烯原料多元化技術經濟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丙烯產業的科學發展,要堅持技術經濟比較法,做到有序規劃,合理投資,因地、因時制宜,走出一條適應中國國情的丙烯原料多元化的新路子。
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
丙烯同乙烯一樣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礎。我國丙烯主要用于生產聚丙烯、丙烯腈、丁/辛醇、環氧丙烷、丙烯酸和苯酚丙酮等,其中聚丙烯占首位。傳統的丙烯生產方法是輕烴和石腦油熱裂解法。目前原油供應偏緊,導致石油及石化產品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丙烯原料一直供不應求,長期以來依靠進口。今年以來受高油價影響,國際市場丙烷價格波動頻繁,從1月底的1300美元/噸,上漲到4月中旬的1500美元/噸。
我國丙烯原料的多元化勢在必行,從技術路線上看已基本沒有大的障礙。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舒朝霞認為,未來幾年國內增產丙烯的主要應用技術有丙烷脫氫制丙烯(PDH)和煤/甲醇制烯烴(MTO/MTP),烯烴裂解(OCP)與烯烴轉化(OCT)、流化催化裂化(FCC)等丙烯增產技術,也將獲得較好推廣。
如果十二五期間,我國建成甲醇制烯烴1000萬噸產能,則可以節省3000萬噸的石腦油,對應的原油進口量可減少約1億噸,這對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經過多年努力,國內丙烯原料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顯現:一方面國內煉廠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解裝置,正在通過改造擴大丙烯產能;另一方面,已經投產、在建或規劃中的煤/甲醇制烯烴,以及丙烷脫氫項目眾多,其中世界首套自主技術年產60萬噸神華包頭煤制烯烴示范工程已投入商業化運行。
據新興能源科技公司市場部副主任穆昕介紹,神華包頭項目運行順利,使乙烯、丙烯的生產原料擺脫了對石油的依賴,從世界范圍來講,開辟了一條用儲量更為豐富的煤炭(或天然氣)來制得乙烯及丙烯的新途徑。
投資項目須防范風險
不同的丙烯生產技術競爭力各不相同,企業需根據各自實際,綜合考慮,防范風險。資料顯示,一套年產能46萬噸的煤制丙烯再制聚丙烯生產裝置,投資額為28.83億美元;一套年產35萬噸的丙烷脫氫裝置投資額為2.15億美元;而催化裂化的裝置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