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設備產業(yè)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亞洲,韓國、新加坡、中國和阿聯酋是主要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國。韓國壟斷了鉆井船市場,截至2009年 底,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現代重工和ST X造船手持鉆井船33艘,市場占有率達94%。韓國和新加坡則占據了FPSO改裝和新建市場,市場占有率分別高達67%和82%。在自升式鉆井平臺和半潛式鉆井平臺建造領域,新加坡、中國和阿聯酋占據主導地位,截至2009年底,中國、新加坡和阿聯酋自升式鉆井平臺手持訂單54座,市場占有率77%;半潛式鉆井平臺手持訂單39座,市場占有率85%。
亞洲雖然在裝備制造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在裝備設計方面與歐美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我國的差距更大。2000年以來,我國建造完成和在建鉆井平臺40余座,70%以上為歐美公司設計。據悉,按照業(yè)務特點和產品種類,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商可分為三大陣營。處于第一陣營的公司主要在歐美,它們壟斷著海洋工程裝備開發(fā)、設計、工程總包及關鍵配套設備供貨;第二陣營是韓國和新加坡,它們在總裝建造領域快速發(fā)展,占據領先地位;我國還處于制造低端產品的第三陣營。
對此,由淑敏表示,國內的企業(yè)大都不具備承擔總承包項目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絕大多數是作為分包商承擔,處于產業(yè)價值鏈低端。提高研發(fā)設計和總承包能力設計成為這個新興產業(yè)的空破口。由淑敏說,設計和總包兩頭在外的局面嚴重制約了發(fā)展,限制了產業(yè)鏈條的延伸,并影響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yè)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據悉,國家正考慮建立一筆風險基金,專門用于補償購買國產海洋工程裝備的企業(yè)在使用中出現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