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發展供需形勢及政策環境分析
2012年,我國機械行業經歷“冰火兩重天”。多年來高速增長的黃金期,在這一年終結。進入2013年,面臨諸多挑戰的機械行業如何再出發?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董事長任洪斌在集團2013年工作會上表示,未來整體經營環境仍然比較嚴峻,內需和出口形勢不會明顯轉暖,市場對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倒逼壓力不會減弱,整體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充滿變數。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上全球產業競爭更趨激烈,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紛紛出臺、實施重振實體經濟政策,推進再工業化戰略,對我國機械工業形成前阻后追的雙重夾擊。”金模網CEO羅百輝分析指出,在國內,經過前些年高速發展,機械工業產能過度擴張,市場環境惡化,雖然總需求逐年均有所增長,但遠趕不上供給能力增長,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產品質量不高,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工業管理水平落后,知名品牌缺乏,發展方式粗放等矛盾,已經使行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面臨多重挑戰,機械行業尋求突破,企業準確研判市場,苦練內功,加大結構調整,加大科技創新,一批世界級頂級裝備紛紛問世。作為我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機械工業集團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2134億元,同比增長11%,利潤同比增長11%,并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指出要以2012年為基數,到2015年實現產品出口額翻一番。
“我國機械工業急需加快轉型升級,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環節發展;企業要強化管理,積極攻克高端領域,夯實發展基礎,重視創新驅動,加快結構調整和升級。”在羅百輝看來,機械工業仍然面臨很多有利的條件:經濟全球化、城鎮化加速推進帶來機遇,內需市場具有增長空間。我國已經并將陸續出臺一系列有力支撐包括機械工業在內的實體經濟發展政策……
“市場競爭不進則退”。未來我國將以包括機械制造、汽車在內的一些行業為重點,進一步推動優勢企業的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這是抑制產能過剩的一劑良藥,也是行業加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契機。
2012年經濟機械工業運行中的主要困難:需求增長急劇趨緩、產品價格持續下行、幾乎所有的機械產品均面臨產能過剩的情況、人工成本和財務成本上升、貨款拖欠嚴重、出口需求明顯萎縮。
1.內需形勢:宏觀經濟可能略有回暖,但通脹壓力將會加大。
2.外需形式:增速將繼續趨緩,各方面不利因素較多。
3.供給形勢:采購成本緩慢上升,財務成本壓力趨緩,人工成本繼續穩步增長,等流通環節庫存較大,產能過渡擴張是最大的危險。產業政策對機械工業結構升級相當有利。
2013年發展速度預測:機械工業已經從高速增長轉讓中速增長期,承接上年下滑壓力2013年形勢依然偏緊,不會明顯回暖。
2013年主要子行業發展態勢預判:汽車和內燃機行業大約保持5%左右的低速增長。電工設備行業增速低于機械行業平均水平。機床、工程機械前些年產銷增長過猛,社會保有量太大,盡管2013年需求形勢好于今年,但也難以樂觀,估計增速在10%以下。儀器儀表、文化辦公、石化通用、重型機械、基礎件、食品包裝機械明年相對平穩,增速估計10%左右。農機行業仍有成長空間,購機補貼預計將加大力度,估計增速將達到15%左右。
文章出處:博大精科工業城、MRO工業品、商城、M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