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民用市場 聚焦2012廣州國際照明展
2011年,隨著歐債危機、美國等多國信用評級被調降、新興市場國家通貨膨脹加劇,國際環境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作為新興產業的LED照明行業,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經歷了市場高點與冷清間往返的起伏巨變。
當前照明行業正處于革命性更新換代時期,白熾燈行將被淘汰,節能燈面臨挑戰,LED方興未艾。2012年,照明行業將蘊藏哪些新機遇?
由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主辦的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已有17年歷史,是全球最大規模的照明&LED展。2011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觀眾人數破十萬大關,參展商數目再創紀錄,已成為全球領先及最全面照明業界盛事。2012年6月9日,第17屆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再次拉開帷幕。作為全球照明行業的風向標,本屆照明展預示了行業發展的哪些大趨勢?
民族品牌崛起國內外強企同臺競爭
據悉,2012年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品牌展區顯著增多,展位面積在584平米以上的達到6家。在去年,實現此面積展位的企業只有一家。而今,品牌館的國際巨頭企業也紛紛涌現,借助這一的國際平臺來展示品牌形象,飛利浦就是典范。但勤上光電、德豪潤達、上舜照明、晶日等企業以584方展臺同臺競技,昭示了國內民族品牌的興起。
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LED照明的飛速前行,我國照明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得到提升,逐步縮小了同國際品牌之間的差距,部分企業躋身全球領先企業之列,更使其在國際照明行業的舞臺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為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創造良好的制度和社會環境,在未來發展中,我國的照明和LED企業惟有比居于領先地位的跨國公司學習得更快、更有效,才有可能實現趕超目標。
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創辦人潘文波博士表示,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的國際性主要表現在:首先要幫助國內照明企業充分展現其在國際上的地位,為他們搭建一個很好的平臺,幫助企業進行國際間的交流。通過互動,為企業的發展、經營模式、管理等帶來裨益;其次是讓更多的國際企業參與進來,將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以及品牌理念帶到中國。
產業結構調整催生新機遇
17年來,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堅持專業化運作,堅定走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路子。只有充分市場化,才能確保舞臺的公平平等,才能更好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市場是最好的篩子,是最好的驗金石。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產業正在經歷一輪新的、更為深刻的調整,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也勢在必行。要實現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不斷地創新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是必經之路。廣州國際照明展展會平臺是濃縮版的全球照明產業市場平臺,今年最大的變革之一就是參展企業從數量競爭走向質量競爭。據相關數據統計,去年的展會面積為20萬平方米,參展商家為2913家。而2012年,展會面積將再創新高,達到22萬平方米,不同的是,參展商減至2600家左右。對行業的發展來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表明行業正在加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品牌企業來說,這是良好的發展時機。
通過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一批照明行業的國家級重點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火炬計劃項目走上了產業化之路,并打入國際市場,深圳創新投資、金沙江投資、特變電工、萬向集團等投行資本迅速瞄準了照明行業。2010年以來,廣州國際照明展的展商諸如國星光電、洲明科技、鴻利光電、德豪潤達、瑞豐光電、雷曼光電、長方半導體、勤上光電、茂碩電源、拓邦股份、大族激光、遠方光電等一大批LED和照明企業獲得資本投資,成功上市。
內外企盯緊國內民用市場
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發展至今,其價值和意義已不再限于展覽本身,而是集品牌展示、產品推廣、技術、貿易、信息交流與合作于一體的國際大舞臺,是全球照明和LED產業發展的風向標。世界前十強照明巨頭和全球六大芯片廠商將齊聚展會,借助此平臺大力拓展中國市場及國際市場。國外企業大踏步地開拓中國照明市場是實現其財富夢想的信號,他們正以新理念、高品質產品加速著中國照明市場的進步與成熟。中國各大城市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高潮,讓國內企業看到了中國照明市場的巨大成長空間。而國家的政策導向及節能補貼,也為照明產業提供了一個博大的市場。
隨著白熾燈淘汰路線的公布,以及國家對LED照明的各項扶持工作,使得LED照明的民用市場全面鋪開。據行業人士估算,淘汰白熾燈后形成的市場規模將高達幾千億元,作為最好的替代品,LED照明產業五年內有望翻兩番,LED照明應用正逐漸從LED背光源向普通照明領域滲透,這將給整個產業鏈不同的參與方都帶來全新的商機。國內的眾多企業,則需要更加努力去開拓這個巨大的市場。有專家預測,2020年前,LED在中國照明市場的占有率將達到80%,成為全球最大LED照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