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色譜儀分析之分析樣品預處理方法分析
隨著離子色譜日益廣泛的應用,許多樣品已經無法用傳統的方法采用采樣、稀釋、過濾后直接進樣的模式來進行離子色譜的分析。對于大量復雜基體的樣品,離子色譜可以采用合適的方法,通過預處理后再用離子色譜法進行分析,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樣品復雜基體對離子色譜柱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復雜基體樣品測定結果和準確性,提高分析方法的靈敏度。離子色譜儀分析之分析樣品預處理方法及特點簡介如下:
有關樣品預處理方法,隨著國內離子色譜的用戶水平的提高,出現了大量相關離子色譜的預處理方法,這些方法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1)大部分樣品前處理方面,采用國產材料進行,預處理的成本很低,更能適合于中國國情,可以在國內廣泛推廣使用;
(2)大部分樣品預處理方法采用離線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在線設備;但相對而言,樣品處理的時間比較長,需要的樣品量也比較多一些;
(3)與國際上出現的一些樣品預處理方法相比較,國內出現的樣品前處理絕大多數均出自于基層單位,實用性強;但相關的理論方面的探討比較少。因此,許多國內采用樣品前處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再進一步從理論角度進行討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適當改進配合包括國內和國外的儀器用于在線樣品的預處理。
離子色譜樣品前處理遵循的原則
(1)樣品處理后待測組分的含量應不低于檢測器的檢出限;
(2)樣品中各組分的分離必須達到色譜定量要求;
(3)樣品中不能含有機械雜質和微小顆粒物,以免堵塞色譜柱;
(4)盡可能避免待測組分離子發生化學變化,防止和減少待測組分損失;
(5)待測組分進行化學反應時其化學計量關系必須明確并且反應徹底;
(6)避免和減少無關離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測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離難度。
1。膜處理法
1.1。濾膜或砂芯處理法
濾膜過濾樣品是離子色譜分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樣品前處理方法,一般如果樣品含顆粒態的樣品時,可以通過
0.45或0.22μm微孔濾膜過濾后直接進樣。由于一般的濾膜不能耐高壓,因此濾膜過濾只能用于離線樣品處理。有時需要在線樣品處理,或者將該方法用于儀器管路中,必須采用砂芯濾片。但濾膜過濾方法只能去除顆粒態不溶性物質,對于極小顆粒或有機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屬水溶性離子,照樣能夠進入色譜柱干擾樣品的測定并沾污色譜柱。
1.2。電滲析處理法
在國內比較的特色的工作是采用電滲析法,與其它的膜處理方法相比,電滲析處理法有一定的選擇性,因此不僅可以有效去除顆粒物、有機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屬離子的污染物。是處理復雜基體樣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3。電解中和法
強酸、強堿中微量離子的測定是離子色譜較難解決的問題,電解中和法的應用使問題迎刃而解。該方法是利用水電解產生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對高濃度的酸或堿進行中和處理,是降低高濃度酸堿基體的理想方法。
1.4。超濾與納濾
超濾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膜技術之一,也是我國國產化率最高的膜品種。主要用來處理含有大分子的生化樣品,膜的使用以一次性為主,以避免樣品的交叉污染。納濾膜介于反滲透和超濾膜之間,膜表面的分離層可能具有納米級微孔結構。納濾膜主要用于去除一個納米左右的溶質粒子,其截留的相對分子質量一般為100~2000。
納濾膜只對特定的溶質具有脫除率。目前對納濾的機理、特征等的認識還不充分。在分析測試領域主要用于脫除水溶液中烷烴、異味、色度、農藥、合成洗滌劑、可溶有機物等。
2。化學反應基體消除法
化學反應基體消除法是根據樣品中干擾基體和待測組分化學性質的不同,利用化學反應的特點、化學計量關系將干擾基體通過化學反應實現與待測組分分離。常用的化學反應有氧化還原、絡合、沉淀、離子交換等。采用該方法弄清楚基體的化學狀態和存在形式,并應注意在消除原有基體干擾的同時盡量避免新的干擾組分產生。
該方法的主要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