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展——廣交會:全球第二展
深圳博大精科MRO工業用品淺談廣交會
由商務部主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是我國政府為推動經濟對外開放,促進我國對外企業與外界聯系而建立的交流平臺。在國內做商品貿易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廣交會的,作為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歷史最長、層次最高、成交效果最好的,傳統性、綜合性、多功能的國際貿易盛會,廣交會經歷了種種的風風雨雨,從1957年成立至今,已舉辦了95屆,伴隨著歷次改革、整合,廣交會逐漸成熟。
廣交會由48個交易團組成,有數千家資信良好、實力雄厚的外貿公司、生產企業、科研院所、外商投資/獨資企業、私營企業參展。
一、廣交會的由來
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成立于1957年,承辦機構是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其最初名稱是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機關,為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常設機構。
1957年-1979年間是外經貿部直屬事業單位。
197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機關改為企業,更名為廣州外貿中心。
1980年1月1日廣州外貿中心正式成立。
1986年秋,廣州外貿中心更名為中國(廣州)對外貿易中心。
1988年8月29日,中國(廣州)對外貿易中心更名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
2001年4月,經中編辦批準,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改制為事業單位,更名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并于2001年7月31日完成事業單位法人登記。
二、廣交會的發展歷程
成立以來,廣交會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在90年代以來進行幾次重大的政策調整之后。1992年以前,廣交會主要根據經營商品大類,由各專業外貿總公司組團并安排參展;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狀況的改變,1993年春交會(第73屆),取消了幾十年來由專業外貿總公司為主的組團方式,實行省市組團、按交易團設館,這一改革措施適應了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極大地調動了各省市及有關方面的積極性,為更多的外貿企業提供了參展和交易機會;在此基礎上,1994年秋交會(第76屆),進一步實行了“省市組團,商會組館,館團結合,行業布展”的改革,發揮了行業中介組織的作用;2002年春交會(第91屆)起,為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和外貿經營主體不斷增加的新變化,采取了按專業分期舉辦的方式,成倍擴大了參展規模。2004年的展會更是引人注目,展覽面積不斷擴大,展館設施日趨先進。展位規模已擴大到27500個,根據德國展覽委員會(AUMA)統計數字,規模已居世界單年展第三位,僅次于漢諾威通信及通信技術博覽會和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展會的商品分類更加明晰,展區劃分更為專業;參展企業大幅增加,企業代表性顯著增強;布展水平大大提高,展會功能日趨完善等。
近年來,廣交會提高了展會檔次,鼓勵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尤其是機電產品和名牌商品的出口,2004年廣交會開始設立品牌展區,用于集中展示海爾、美的、北大方正、雅戈爾、力帆、金王等300余家名牌出口商品。
三、廣交會的發展前景和方向
盡管廣交會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