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射物已擴散至深海 核電站污染正在擴大
日本政府宣布,從茨城縣近海超過200米深處海水中檢測出微量放射性碘和銫,這也是日本首次從水深超過200米的深海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而一項根據科學調查船進行的海底調查則發現,3月11日大地震后,震中附近的海底隆起約7米。
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消息,本月25日,有關人員從距茨城縣和千葉縣20公里至40公里不等的5個地點分別采集了表層、中層和深層水樣本,采集深度介于10米到582米之間。檢測發現3個地點的海水樣本含放射性物質,其中放射性碘最大活度達到每升6貝克勒爾,放射性銫最大活度達到每升12.6貝克勒爾,不過都小于法定限度。
東京電力4月27日提供的照片無人飛機拍攝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
此前,文部科學省僅從不到200米深處采集的海水樣本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最新檢測結果表明,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污染正在擴大。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當天則表示,根據3月下旬“海嶺”號深海調查船進行的海底調查發現,東日本大地震震中附近的海底朝東南方向移動約50米,并隆起約7米。
關于大地震后海底地形的變化有不同說法。此前,日本海上保安廳根據全球定位系統等的觀測數據分析認為,震中附近海底隆起約3米;而日本東北大學根據水壓計等的觀測數據分析認為,震中附近海底隆起4至5米。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調查得出的數據更大,再次表明3月11日大地震
下一篇:溫濕度計的用途 上一篇: 布氏硬度計的應用原理
此文關鍵字:核電站核元素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