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材料標準需整頓
食品包裝材料標準需整頓
在繼食品包裝材料的清理工作完成后,今年10月,衛生部出臺了標準清理方案,要對現行的三四百個食品包裝材料標準進行梳理,清理工作將于今年底全面啟動,明年年底完成。之后,我國將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花3~5年的時間對標準進行整合修訂,最終形成唯一一套強制性食品相關產品的標準,配合行業各類推薦性的產品質量標準,建立起一套以安全為中心、以質量要求為輔助和補充的科學完整的標準體系。目前三項基礎標準正在制定,包括食品包裝材料生產衛生規范、食品包裝材料遷移試驗通用要求、食品包裝材料的浸泡試驗方法通則。
11月7~8日,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在北京舉辦了2012國際食品包裝材料法規研討會。來自衛生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家質檢總局以及歐美等國的專家匯聚一堂,與企業代表交流了食品包裝材料法規體系建設與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并達成共識:相關標準及法規管理體系的完善將是保障食品包裝材料乃至食品安全的最重要手段,中國食品包裝材料標準和法律法規新秩序建設正在加速前行。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研究員王竹天介紹:“近年來,中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給予了高度關注,并加強了對食品包裝材料的監管,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這些工作的開展將使中國的食品包裝材料,特別是塑料包裝材料安全性的管理步入更加科學合理的軌道,為保障食品安全作出了貢獻。”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包裝、科技法規部主任張滬秋表示:“國際上對于食品包裝材料法規體系的建設過程,迄今為止,美國已經有60年的歷史,歐盟已經有10年,而中國僅僅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就完成《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的修訂,將塑料食品包裝材料的添加劑種類由原來的幾十種擴大到近千種,并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3000多種食品包裝用樹脂和添加劑的清理工作,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據了解,盡管我國在食品包裝材料管理上開展了大量工作,但食品包裝材料標準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一定差距,產品標準交叉重復、標準缺失、標齡太長,衛生標準與質量標準和行業標準相矛盾等問題突出。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顧振華表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標準多部門管理,造成了有些產品標準重復,而有的產品又沒有標準,有的標準相互矛盾,或是檢測方法不一致、不統一;二是企業對于衛生規范標準不重視,沒有認真遵照執行。
“事實上,我國的食品包裝材料標準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標準的重復和缺失都不能很好地滿足行業發展和市場監管的需要。”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一部副主任樊永祥表示。他告訴記者,我國的食品包裝材料標準共計369項。其中,橫向標準5項,產品標準277項,檢測方法標準68項,規范19項。
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產業政策促進委員會食品安全分委會也提出,行業和企業與政府、產業鏈上供應商與生產商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十分重要。他們建議,要盡快建立新的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標準框架,逐步修訂現有食品包裝材料安全標準,推進供應鏈層面的上下游之間提供食品接觸材料的合規性聲明,鼓勵整個行業通過新的食品相關產品行政審批程序申請新材料。
文章出處:商城、工業電子、原料輔料、工業設備、實驗儀器、工業用品、MRO工業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