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度計的原理、分類與使用
什么是PH?PH是拉丁文“Pondus hydrogenii”一詞的縮寫(Pondus=壓強、壓力hydrogenium=氫),用來量度物質中氫離子的活性。這一活性直接關系到水溶液的酸性、中性和堿性。水在化學上是中性的,但不是沒有離子,即使化學純水也有微量被離解:嚴格地講,只有在與水分子水合作以前,氫核不是以自由態存在。
由于水全氫離子(H3O)的濃度可與氫離子(H)濃度等同看待,正的氫離子人們在化學中表示為“H+ 離子”或“氫核”。水合氫核表示為“水合氫離子”。負的氫氧根離子稱為“氫氧化物離子”。
由于水只有極少量被離解,因此水的克分子濃度實際為一常數,并且有平衡常數K可求出水的離子積KW。假如有過量的氫離子H+ ,則溶液呈酸性。酸是能使水溶液中的氫離子H+ 游離的物質。同樣,如果氫離子H+ 并使OHˉ離子游離,那末溶液就是堿性的。所以,給出值就足以表示溶液的特性,呈酸性堿性,為了免于用此克分子濃度負冥指數進行運算,生物學家澤倫森(Soernsen)在1909年建議將此不便使用的數值用對數代替,并定義為“pH值”。數學上定義pH值為氫離子濃度的常用對數負值。因此,PH值是離子濃度以10為底
下一篇:如何判斷酸度計的質量 上一篇: PH計正確使用與維護
此文關鍵字:酸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