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視顯微鏡
體視顯微鏡又稱“實體顯微鏡”“立體顯微鏡”或稱“操作和解剖顯微鏡”,是一種具有正像立體感地目視儀器,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物學、醫學、農林、工業及海洋生物各部門。
特點
1. 雙目鏡筒中的左右兩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夾角——體視角(一
般為12度---15度),因此成像具有三維立體感;
2. 像是直立的,便于操作和解剖,這是由于在目鏡下方的棱鏡把像倒轉過來的緣故;
3. 雖然放大率不如常規顯微鏡,但其工作距離很長
4. 焦深大,便于觀察被檢物體的全層。
5. 視場直徑大。
6. 對觀察體無需加工制作,直接放入鏡頭下配合照明即可觀察。觀察物要求放大倍率一般不大,在200倍以下,常用的在4X-45X之間,以落照射明為主,也可用透射光觀察透明物體或半透明物體,或觀察物體的輪廓。因物鏡與觀察體距離較大,可進行鏡下操作。應用于微電子行業,醫學外科等部門。
目前體視鏡的光學結構是:由一個共用的初級物鏡,對物體成像后的兩光束被兩組中間物鏡——變焦鏡分開,并成一體視角再經各自的目鏡成像,它的倍率變化是由改變中間鏡組之間的距離而獲得的,因此又稱為“連續變倍體視顯微鏡”(Zoom—stereo microscope)。隨著應用的要求,目前體視鏡可選配豐富的選購附件,如熒光,照相,攝像,冷光源等等。
技術參數:
目鏡:10x/15x/20x/25x(可選各目鏡倍數)
物鏡:2x/4x
光學放大倍數:20~100x
操作方法
立體顯微鏡采用兩個獨立的光學通路生成三維的光學影像,因此也叫實體顯微鏡、解剖顯微鏡,屬于低倍數的復式光學顯微鏡. 從19世紀90年代(1890年)被美國儀器工程師霍雷肖.S.格里諾{其父(1805-1852)為美國著名雕塑家和作家霍雷肖.格里諾}發明,并被德國卡爾.蔡司公司最先生產以來,對科學研究、考古探索、工業質量控制和生物制藥等領域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為了發揮立體顯微鏡的最大功效,正確使用操作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