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進軍中小城市 開啟全民安防新時代
近年來,隨著人們安全防衛意識的提高,安防逐漸成為人們熟悉的詞匯。透視眼下的一、二線城市,安防企業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市場并逐漸發展成熟,尤其以深圳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上海杭州為代表的“長三角”,以及北京天津為代表的環渤海圈地區,由于其相對領先的經濟水平和雄厚的技術力量,使得安防在這些城市的發展逐漸呈現出飽和的狀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對于安防市場相對薄弱的三、四線城市來說,一、二線城市安防市場的飽和對它們來講或許是個契機。因此,嗅覺靈敏的安防企業很快便意識到三、四線城市也將是安防很好的棲息地,由此以來,中小城市逐漸成為安防企業開辟新市場的場所,全民安防時代也隨之拉開序幕。
如今,大型安防企業都已將觸角逐漸伸向三、四線城市,縱然和一、二線城市相比,地級城市在經濟實力和市場需求上無法與一、二線城市企及,但是其廣闊的市場前景還是吸引了眾多安防企業毅然駐扎。
2011年的深圳安博會上,霍尼韋爾開始推出主要針對三、四線城市的BESCAR系列安防產品,霍尼韋爾安防事業部中國區市場部經理陳焱女士介紹,這是一個高性價比的產品線,涵蓋了安防的各個子系統,霍尼韋爾的目標客戶就是針對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廣闊市場。霍尼韋爾中國有限公司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也盛偉立則明確提出,霍尼韋爾未來5年的發展重心逐步傾斜于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正如火如荼進行的藍色星際百城巡展,其開發的主要市場也是針對3、4級城市,不僅如此,國內安防的上市企業也逐漸將市場轉移到三、四線城市。
中小城市 安防市場前景廣闊
為何大型安防企業都將市場逐漸轉移到三、四線城市?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各地的經濟發展迅速,但是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也逐漸顯現。談起去年的校車事故,人們仍然心有余悸,這些事故大都發生在我國欠發達地區,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還是安全意識的缺失,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縱然改進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但是必要的監控設備也是不可缺少的,為此,首批由物聯網監控技術實時獲悉校車運行狀況的也最先由杭州試點,相信如果此項技術鋪展開來,三、四線城市必然會被包含,這將是安防在中小城市發展的良好契機。
另外,三、四線城市道路中開“野車”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了能夠加強道路管理,配備必要的道路監控攝像機及在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裝必要的車載監控也成為必須,這也將促進安防在中小型城市的發展。此外,人們的安全防衛意識逐漸提高,中小型城市對道路監控、小區報警、樓宇對講等安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
平安城市是近幾年來和安防市場發展息息相關的工程,平安城市的建設,最早在北京宣武區、山東濟南、浙江杭州和江蘇蘇州四個城市開始做試點。2004年6月,為了全面推進科技強警戰略的實施,公安部、科技部在北京、上海、廊坊、大連等21個城市啟動了第一批科技強警示范城市創建工作。2005年8月,為了以點帶面,公安部進一步提出了建設“3111試點工程”,選擇22個省,在省、市、縣三級開展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試點工程,即每個省確定一個市,有條件的市確定一個縣,有條件的縣確定一個社區或街區為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的試點,此舉有力地推動了平安城市的建設步伐。2011年平安城市建設推廣至每個地級市,預計直接投資1000億,在平安城市建設投入中視頻監控占28%。
2011年公安部下發了《關于在農村地區開展安全技術防范工作的意見》,力爭到2015年,在80%以上的東部地區,70%以上的中部地區,60%以上的西部地區的鄉鎮政府所在地和城鎮化、工業化程度較高的農村地區,建立以視頻監控和聯網報警系統為主體的技防系統。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無疑為安防企業進軍三、四線城市提供了一顆定心丸,這也是安防企業決定進軍三、四線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
任重而道遠 安防企業需有的放矢
雖然地級市場安防前景廣闊,但是安防企業需腳踏實地,有的放矢,逐漸走出目前地級市場發展的困境。目前,三、四線城市的經濟承受能力和技術實力無法與一、二線城市相比,并且大部分安防企業的產品主要是面向大中城市的中高端市場。安防企業對地級市場的開發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開發符合需求的安防產品
有行業人士認為,三、四線城市的用戶關注點主要是產品的性價比,價格成為選擇安防產品的重要因素。安防企業要真正走進三、四線城市,必須要開發出符合城市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安防產品。例如2011年,廈門狄耐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政府保障房推出低成本智能家居,則很好的體現了作為企業對于不同地域以及國家政策下的一種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而早在2010年,霍尼韋爾針對二三線城市開發的“威視達系列”安防產品,包括威視達視頻監控、門禁控制和防盜報警系統都在這些城市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安防市場要想在三、四線城市開辟出新的天地,安防企業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城市發展需求的產品。
二、合理布局市場渠道
渠道是產品到達消費者的橋梁,其重要性無法忽視。從目前來看,很多企業在大中城市的渠道布局已相當完善,但三、四級市場的渠道還正在建設中。在三、四級市場進行直接招商或劃定區域,鼓勵區域經銷商發展三、四線分銷商,成為一線安防企業目前較為理想的兩種方式。直接招商,企業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大,但渠道扁平化,易于以后的渠道管控和建設,對銷售增長的貢獻也會長期顯現。而鼓勵區域經銷商發展分銷商,成本低,前期銷售增長快,但管控執行難,渠道難以深耕,后期銷售增長難。因此,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能力和當地市場情況,進行合理的渠道布局。
三、打造相應的品牌戰略
相對一、二線城市來說,三、四線城市市場價格彈性大,但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只注重價格,不在意品牌。隨著社會的發展,品牌其實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從某種程度上說,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購物更缺乏理性,他們容易跟風購買。在他們的價格邏輯內,他們更愿意購買品牌,讓生活品牌化成為部分消費者的追求。因此,一線安防企業應巧妙整合品牌現有的優勢,制定相應的適合三、四線城市發展需要的品牌戰略,走安防品牌化路線。
另外,有不少一線品牌企業在進軍農村安防市場時,擔心會給自己原有的品牌形象帶來損傷,吃力不討好。尤其是在國家相關惠農政策結束后,不利于自己在三、四線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對此,一線安防企業應合理設計品牌架構,推出面向三、四線市場的子品牌,形成完整的品牌架構。這樣既可充分發展子品牌的品牌個性,使之更貼近三、四線市場,也避免了原有品牌的損傷,共同形成企業品牌的強大合力。
無論是政策的支持,還是社會的需要,安防市場向中小城市發展已逐漸成為必要。雖然安防現在在這些城市的發展困難重重,但是其廣闊的前景必然會吸引大批有志之士沖破桎梏,占領市場,引領安防企業在三、四線城市大展拳腳,并最終開創屬于全民安防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