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塘蟹被爆吃抗生素
9月的陽澄湖,一年一度蟹季來臨前最后的平靜,不少蟹舫正忙著最后的裝修。業內稱此時為“青黃不接”——“六月黃”快要下市,而青殼白肚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又稱“青蟹”)還沒有正式開捕。
然而,巴城鎮蟹舫苑旁的批發市場,已有不少批發商在門前坐候,看到來人就熱情地揚起手招攬,再把客戶帶到門店的后面,“嚯”地從水里搖起幾個大籠子,指著里面悉悉索索爬著的螃蟹說,“這都是從湖里‘順便’帶來的。 ”這些螃蟹青殼白肚,賣相不錯。
一位蟹舫老板稱,現在的季節,部分所謂的“湖蟹”其實是湖邊的蟹塘里養的,甚至是外地過來的“洗澡蟹”。還有好幾位業內人士都提到一種名叫“洗蟹粉”的東西,可以迅速將螃蟹的肚皮洗得雪白,乍一看與正宗陽澄湖蟹并無差別。
這部分塘蟹究竟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吃著什么長大的?傳言中的“洗蟹粉”是否真的存在?晨報記者連日來在昆山、蘇州兩地采訪,試圖解答這些疑問。
調查1
蟹塘:水質渾濁,表面泛泡
巴城鎮湖濱路以北,記者在一個農婦帶領下,沿著崎嶇的鄉間小路走了大約十分鐘,看到近十個蟹塘掩映在一片片葡萄園、南瓜地和棉花地之間,每個蟹塘都不大,只有幾畝左右。
仔細一看,蟹塘的水質可謂“死水微瀾”——渾濁的塘里長滿水草,在炙熱的太陽光下,水面泛起密密麻麻的黑色水泡。若不是農婦提起一只養蟹的籠子,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養殖大閘蟹的水塘。
這個農婦說,她養了不到10畝,每畝有近1000只大閘蟹,“是密了些,也小了些,但口感比湖里養的更香,而且價錢實惠多了。”她指著蟹籠里二兩左右、肚皮發黑的螃蟹說,事實上也有少數蟹舫從這里進貨,個頭大的100元一斤,蟹舫轉手就賣到160元,個頭小的則以每斤約40元的價格出售。
蟹塘的水質這么差,難道是死水?農婦指著塘對面角落里的一根細引水管說,水是從旁邊一條河里引來的,這條河與陽澄湖相通,所以“也算是陽澄湖大閘蟹”。但據觀察,與蟹塘的面積相比,引水管的進水量實在少得可憐。
[監管部門、專家回應]
一畝水面養300-500只大閘蟹最佳
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的一位常務理事表示,通常說來,一畝水面養殖300-500只,大閘蟹的品質最佳,過高的密度不利于大閘蟹生長。
昆山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水產學會副會長于德山介紹,蟹塘的養殖能力和養殖方式密切相關,一般不用增氧設備的蟹塘,每畝養殖500-600只大閘蟹為宜。但如果使用水車增氧等設備,養殖密度就能提高至600-800只/畝;如果在蟹塘底部安裝微孔增氧設備,每畝的養殖能力可以繼續提高。
調查2
蟹飼料:多含促生長素和脫殼素
在這樣環境里,蟹農們是如何把塘蟹養大的呢?許多養殖戶宣稱,使用玉米、螺螄和小魚等天然餌料作為飼料,但也有不少養殖戶承認,或多或少會使用一些蟹飼料。
在巴城鎮的蟹飼料批發市場內,數種來自浙江、江蘇、上海的蟹飼料占據了門店大量空間,規格以40斤一包的為主。它們大多為各種營養物質調好的“雞尾酒”飼料,成分中除了魚粉、豆粕之外,“脫殼素”和“促生長素”這兩種物質非常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