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三年后或可叫板火電
據了解,正在制訂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比例要達到15%,太陽能發電要達到20GW。而截至2008年,我國太陽能發電僅為0.145GW。據此簡單測算,未來十年間,太陽能發電將增長一百倍以上。但在鉑陽精工董事長彭立斌看來,這只是一個保守估計。他說,在可再生能源中,風能發展已經較為成熟,但輸出卻不穩定;水力發電建設點也已經有限;因此,要想達到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消費能源消費比例15%這一目標,只能依靠太陽能來提升。這意味著太陽能發電將會有著更為驚人的表現。事實上,政府對太陽能發電業也寄予了厚望。今年3月,財政部、住建部印發通知,確定對光電建筑2009年的補助標準為20元/瓦。7月,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發出《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提出對光伏并網項目和無電地區離網光伏發電項目分別給予50%及70%的財政補貼。薄膜發電主導太陽能發展據介紹,傳統太陽能發電主要是采用多晶硅技術。這一技術造價昂貴,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能源,并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因此,發改委等部門日前表示,將多晶硅列為產能過剩行業,并加以抑制。這一度引起市場激烈的爭論,而科技部也表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多晶硅急需發展,而不是產能過剩行業。作為業內人士,彭立斌解釋說,由于前景廣闊,因此市場確實存在著一擁而上的情況,但這些企業技術有限,只能生產純度不高的多晶硅,這部分產品用來出口并在海外二次加工,這就相當于間接出口了資源能源。彭立斌表示,相對于多晶硅發電而言,鉑陽精工采取的非晶硅薄膜發電則代表了太陽能發展的趨勢。據介紹,這種技術不需要大量的資源能源,生產過程中也不會排放污染物。事實也表明,非晶硅薄膜在實際環境下的發電量比多晶硅高出10%以上。美國太陽能發展的歷史數據顯示,從1998年到2007年間,多晶硅發電占比由90%下降到60%,而非晶硅薄膜發電則由不足10%上升到40%。彭立斌表示,目前所有的多晶